乡旅笔记之二-乡村旅游“做对的事情”与“把事情做对”
发布时间:2021-11-11
“做什么(做对的事情)”,是一个战略问题;“怎么做(把事情做对)”,是一个策略(战术)问题。
乡村旅游研究,大量看到的是“怎么做”的问题,却很少有看到“做什么”的战略问题。而大量的乡旅企业经营亏损,虽然表现为不知道“怎么做”(怎么营销,怎么促销,怎么引客来),根源却在更前端的“做什么”:你拿来销售的旅游产品和你的目标消费者对象是不是契合。
百度随便搜搜,关于乡村旅游服务排最前面的,都是规划设计公司以及他们美仑美奂的乡旅规划作品展示。这些展示的作品,有很大一部分已经是多年亏损,而通过展示带来的新项目业务,很大一部分也将会是未来的亏损,原因很简单,规划公司大多数情况下做产品,只考虑两个方面:一个是甲方要求;另一个是当地有什么资源,而很少会从市场专业角度去考虑终端买单者(旅游消费者)的需求——很多情况下,他们心里压根就没有“终端买单者是谁”的清晰概念。
网上文库、各论文平台找到的乡旅营销研究,也大量是乡村旅游策略研究,不外乎于什么“乡旅产品创新”“文旅传播要有创意”之类的不痛不痒的论点,很少从营销战略层面总结分析乡村旅游经营现状。
方向错了,再努力也只能越走越远;战略上的错误,是无法用战术上的完美来弥补的。
我们曾在湘西,考察一个乡村旅游项目Q村。这是一个瑶族村,在当地很有名,县、市里的典型。该村乡旅内容,有该村先贤的传说故事,该村的书法课堂,以及稻田捕鱼比赛等娱乐体验活动。
该村的乡村旅游虽然名气大,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,我问老板经营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,他回答是营销,而路太远、太偏,则是他们这个村之所以游客少的最大问题。
他们这个村距离他们主要目标消费群所在地级市,有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。这个地级市市区人口60余万。Q村打造村旅游项目时,是把这个城市作为目标市场。
但对这个地级市而言,其所辖10个县,至少有一半在乡旅消费上是可以替代Q村的。而类似稻田捕鱼之类的活动,对一个周边尽是稻田的小城市消费群而言,显然也缺少审美吸引力。审美是需要距离的。
距离的远近感觉,和目的地的吸引力是密切相关的。目的地吸引力越大,游客的越不会觉得远。对于国内外消费者而言,“去神密美丽的湘西”,数小时的旅程不会觉得远,而这段距离对耳熟能详的当地人来说,一个小时车程则太远了。
显然,Q村的问题是乡村旅游产品应“做什么”的问题,而非“怎么做”的问题。而这个问题又取决于对本地资源的认识,以及依此对“这些资源可能吸引什么样的消费者”的判断。
Q村的乡村旅游想要扭亏为盈,只能重新在“大湘西”概念上定位产品,并依此重新定位目标市场客圈。“吸引更远客圈消费者”对该村自有资源及周边资源而言,是可能的。
根据资源判断消费者(客圈)——根据消费者(客圈)判断再来整合提升资源,这是把乡旅产品做对的基本逻辑。而我们在乡村旅游领域看到是太多的产品主导,很少会花时间精力真正研究考虑客圈的状况。
从市场营销角度,这是非常通见的“4P”理论与“4C”理论的差异。前者以产品(Product)为主导,后者以消费者(Consumer)为主导。两个理论相隔30年,在快消、耐消等领域,早已是4C理论(以及各种延伸理论,如4R)作指导,但在我国乡村旅游营销战略上,大多数还停留在上世纪60年代的4P理论阶段。
乡村旅游理论研究,不应只停留在产品规划上。如何用科学的营销理论,从战略上指导乡村旅游,用适宜的营销策略,真正帮助乡旅企业解决问题,这是乡村旅游服务的最重要任务。
作者:杭云龙 中国农民企业家联谊会乡村旅游委员会主任、民建中央文创组副组长、北京峰火文创中心副主任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
电话:18201639572(秘书处) / 13901154762(秘书处)
邮箱:cnrea_2022@163.com